
膽管癌多發(fā)于50?70歲,男女發(fā)病比例約為1.4 : 1。在美國印第安人和日本人中,膽管癌發(fā)病率為(6?7)/(10萬),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的膽管癌發(fā)病率逐年上升。膽管癌的預后很差,與臨床類型、病理特點及治療方法有關。膽管癌不作任何手術和引流,多在作出診斷后3個月內死亡。手術切除雖能取得近期療效,但在遠期效果上仍不夠滿意,近期,韓國公布了一項研究結果,探索了改善晚期膽管癌患者預后的治療方式……
01 目的
盡管吉西他濱聯(lián)合順鉑已經被認可作為晚期膽管癌治療的一線標準治療方案,但是患者的預后較差。因此,研究者進行了一個全新的含替吉奧、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(OIS)的三聯(lián)方案治療晚期膽管癌的臨床研究。
02 方法
該研究為多中心、單臂II期臨床研究,納入標準為經組織學確認的無法進行手術或轉移的晚期膽管癌患者,患者接受單純的化療,化療方案如下:奧沙利鉑65mg/m2,d1;伊立替康135mg/m2,d1,替吉奧40mg/m2,bid,d1-7,每兩周為一個周期,持續(xù)治療至疾病進展、不良反應不能耐受或患者主動要求退出試驗為止。首要研究終點是有效率,對組織樣本進行靶向外顯子測序以進行生物標志物分析。
03 結果
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,共入組32例患者,年齡中位數64歲(40-76歲),男性24例(75%),97%患者為轉移或復發(fā)膽管癌患者。RR為50%,mPFS為6.8個月(95%CI 4.8-8.8),mOS為12.5個月(95%CI 7-18)(見下圖)。最常見的3級以上不良反應為中性粒細胞減少(32%)、腹瀉(6%)和周圍神經病變(6%)。常見基因突變位點為TP53和KRAS,且KRAS突變與OS呈現(xiàn)負相關(p=0.07)。
04 結論
OIS聯(lián)合方案(奧沙利鉑、伊立替康和替吉奧)治療晚期膽管癌具有較好的療效,可作為晚期膽管癌患者一線治療方案。需要對比OIS方案與吉西他濱和順鉑聯(lián)合方案的隨機對照研究進一步驗證研究結果。
參考文獻:Cancer Res Treat. 2018;50(4):1324-13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