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 > 產(chǎn)品中心 > 學術動態(tài)
胃癌,是指原發(fā)于胃的上皮源性惡性腫瘤,居惡性腫瘤發(fā)病率第二位,死亡率第三位。全球每年新發(fā)胃癌病例數(shù)約為120萬,中國約占40%,我國胃癌患者發(fā)現(xiàn)時多是進展期,總體5年生存率不足50%。近年來,隨著胃鏡的廣泛應用,胃癌早診率有所提升。
臨床表現(xiàn)
早期胃癌常無特異性癥狀,隨病情進展可出現(xiàn)類似胃炎、胃潰瘍的癥狀
1、上腹部飽脹不適或者隱痛,以飯后為主
2、食欲減退,惡心、嘔吐、黑便等
進展期胃癌癥狀外,還可以出現(xiàn):
1、體重減輕、貧血、乏力
2、胃部疼痛,疼痛持續(xù)加重向腰背部放射
3、出血和黑便(表示已經(jīng)侵犯血管)
4、其他癥狀如腹瀉(患者胃酸缺乏,胃排空加快)
臨床學檢查
常用的檢測方法包括:X線氣鋇雙重對比造影(定位診斷優(yōu)于CT或MRI);超聲檢查;CT(首選的分期檢測手段);MRI(有助于判斷有無腹膜轉移);PET-CT(對放化療和靶向治療療效有一定價值);發(fā)射單光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儀(可有效診斷胃癌骨轉移);腫瘤標志物(CA72-4、CEA、CA199)的聯(lián)合檢測可讓我們動態(tài)觀察腫瘤的發(fā)生發(fā)展、臨床療效及預后;胃鏡檢查等。
化學藥物治療
姑息化療
目的:緩解臨床癥狀,改善生活質(zhì)量及延長生存期。
適用人群:全身狀況良好,主要臟器功能正常的無法切除、術后復發(fā)轉移或姑息性切除術后的患者。
常用藥物:5-FU、卡培他濱、替吉奧、順鉑、奧沙利鉑、紫杉醇、表阿霉素、曲妥珠單抗、阿帕替尼等。
聯(lián)合方案:5-FU/LV+順鉑、卡培他濱+順鉑、替吉奧+順鉑、替吉奧+奧沙利鉑、5-FU+伊立替康等。
HER2陽性(免疫組化染色+++或者免疫組化染色++且FISH檢測陽性)的晚期胃癌患者,可考慮在化療基礎之上聯(lián)合使用分子靶向治療藥物曲妥珠單抗。既往兩個化療方案失敗的晚期胃癌患者,身體狀況良好者可考慮單藥阿帕替尼治療。
輔助化療
適用人群:D2根治術后病理分期為2期或者3期的患者。
用藥方案:輔助化療推薦鉑類聯(lián)合氟尿嘧啶,聯(lián)合化療在6個月內(nèi)完成,單藥化療時間不超過一年。
新輔助化療
適用人群:無遠端轉移的局部進展期胃癌(T3/4、N+)。
用藥方案:鉑類+氟尿嘧啶或鉑類+氟尿嘧啶+紫杉類。
時長:新輔助化療一般不超過3個月。
轉化治療
適用人群:初始不可切除但不伴有遠處轉移的局部進展期胃癌患者。
放射治療
適用人群:一般情況好,KPS≥70分或ECOG 0~2分;局部晚期胃癌患者術前放療;晚期胃癌減癥放療、術后輔助放療等。
針對未手術切除病變:
術后輔助治療患者:
常用放療劑量:
同步放化療總量45-50Gy,單次劑量1.8-2.0Gy,根治性放療劑量推薦同步或序貫加量56~60Gy。
參考文獻:衛(wèi)健委胃癌診療規(guī)范(2018版)